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原文版—————————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译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善于建立的(建德),不会被拔掉的。善于抱持的(抱道),不会被甩脱。
建德抱道不仅可以使自己享受福报,并且可以使其子孙世世不辍,祭祀不断。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已身,他的“德”必归真;修之已家,他的“德”必盈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已乡,他的“德”必伸长;修之已国,他的“德”必丰硕。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修之天下,必其“德”谱传。要修道象镜子一样反照。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因此就可以,以我之身观察到别人,以我家观察到别人家,以我乡观察到别人乡,以我国观察到别人国,以现在观察过去和未来。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我是怎么知道天下的呢?敲门就在这里。
合道境地的人,他的建树根柢牢固,他的抱持不会脱落,他的事业将世代承继不衰。修道于自身,其德才纯真;修道于家族,其德才充裕;修道于乡里,其德永绵延;修道于邦国,其德才丰厚;修道于天下,其德才普泛。所以,以自身观想德身,以我家观想德家,以自乡观想德乡,以我邦观想德邦,以现今之天下观想厚德之天下。我是怎么知道现今天下之状况的呢?就是拿它与观想的厚德之天下相比较而得知的。
善于建树的不可能拔除,善于抱持的不可以脱掉,如果子孙能够遵循、守持这个道理,那么祖祖孙孙就不会断绝。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身,他的德性就会是真实纯正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家,他的德性就会是丰盈有余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乡,他的德性就会受到尊崇;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邦,他的德性就会丰盛硕大;把这个道理付诸于天下,他的德性就会无限普及。所以,用自身的修身之道来观察别身;以自家察看观照别家;以自乡察看观照别乡;以平天下之道察看观照天下。我怎么会知道天下的情况之所以如此呢?就是因为我用了以上的方法和道理。
[长篇大论]
这里就可以说明“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
爱与放弃
有一对夫妻,男的喜欢静静地欣赏美丽的妻子,却不喜欢听妻子唱歌;而女的喜欢有人听她唱歌,却非常不喜欢有人总盯着她看。因此,两人常常争吵,互不相让,终于离婚了。但因为没有住房,便仍然同住在一所房子里。结果,两人依旧矛盾着。
后来,他们开始主动用自己喜欢而对方不喜欢的方式去惩罚对方。男的抓住一切机会凝视女的,而女的抓住一切机会唱歌。久而久之,男人的眼睛得了一种怪病,无法治愈,瞎了;女人的嗓子也可能是唱得太多,哑了。
屋子里没有了歌声,没有了凝视,两人也不再争吵,相反,他们的心愈来愈平和。最后,他们竟重新接纳了对方,复婚了。
他们也都明白了:彼此放弃一些东西,远比彼此得到一些东西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