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爱子女,就要合理限制

2023/5/21 12:07:08 举报

  现在很多父母都承认过分地宠爱了子女,一方面尚未准备完妥,便匆匆忙忙当了父母;另一方面因为过分相信爱的教育,认为在精神方面要满足子女爱的需求,在物质方面要尽力满足子女的生理欲望。岂不知爱之不当,足以害之,最终变成了对子女不负责任的溺爱。

  对子女来说,父母之爱非常重要。孩子从小就在这种爱中长大,必然是十分充实而健全的人。父母对于子女的爱,表现在顺其自然地接受子女的成长情况。但是,顺其自然并不是听其自然。子女的潜能是先天带来的,但是生活态度和习惯却是后天培养的。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爱都要给予相当的限制,才算真的爱。父母爱子女最合理的方式是爱限兼施,既要懂得爱护子女,也要明白限制子女的重要性。

  父母的爱不是用来宠坏孩子,而是用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父母一定要喜欢子女,但是不需要期待子女同样无时无刻喜欢父母。有些父母害怕被人说自己不爱子女,以致处处小心,为了要表达出对子女的爱,甚至到了不敢管教子女的地步。这样的父母是自私自利的,只顾自己的虚荣,却不顾子女一生的幸福。还有的父母怕失去子女的爱,以致什么都不敢管、什么都不敢教,甚至情愿受子女的威胁、勒索。这种做法等于放手让子女自生自灭,而且子女长大以后,也一定会抱怨父母不知道管教自己。

  要知道,子女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纵容或溺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进入学校以后,从自由自在的生活转向有规律的生活,首先遭遇的问题就是不容易和同学相处,对老师也很难尊敬。因为同龄的孩子往往互不相让,没有谁愿意给别人便宜,也没有相互之间的帮助和袒护,因而不断发生冲突。这种相互磨炼的机会,本是培养孩子社会性的良好方式。但是,在家中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会在这个社会化的过程中出现很多的不适应。此外,子女平常和父母相处,缺乏权威的感觉,对于颇有威严的老师,就会不知道如何面对。或者将老师当成父母一样的玩伴,或者因被老师不断地关注、纠正而产生畏惧心理,更不容亲近老师并接受老师的教诲。当子女发现学校不是家庭,老师不是伙伴,同学不会处处礼让他的时候,就会讨厌学校,不喜欢老师和同学,甚至于逃学或者厌学。

  如果妈妈这时才发现子女有问题,一味强迫子女上学,孩子会觉得妈妈一向对自己百依百顺,现在为什么会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于是,原来心中所认为的“好妈妈”,现在也变成了“坏妈妈”。种种例子都告诉我们:父母纵容或溺爱子女,固然使子女在家里逍遥自在,但是一旦离开家庭,就会寸步难行,处处碰壁,最后受苦受难的仍然是孩子。

  有时候听到很多母亲哭哭啼啼说:“我都不打我的儿子,老师凭什么打他?”其实就是因为她不打自己的儿子,老师才替她打她的儿子。我们从来没有主张一定要打孩子,父母把自己的子女教导好,还需要老师动手吗?老师也不让打,那最后只有警察来打了。与其警察打,不如老师打,与其老师打,不如父母自己打,与其自己父母打,不如谁也不用打。我们把这个道理好好想一想,就知道限制是多么的必要。

  父母不能放纵子女,因为社会不会容许任何人放纵自己。父母不能给子女完全的自由,因为社会上没有完全的自由。父母最好让子女明白:自由是建立在不自由的基础上的,大家都遵守规定,看起来不自由,但是正是因为这种不自由,大家才能够自由地生活。民主是大家做主,而不是自己就能够做主。

  实际上,子女在父母的关怀和爱护下,逐渐把外界的限制转变成对自己的限制,把客观的约束转变为对自己主观的约束,最后才能成长为守本分、有道德、有原则、能伸能屈、自主自律的人,这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结局。

  

评论

付费解锁

举报

此处为举报通道,请填写举报内容

发送私信

提醒消息

发布成功

3秒后,返回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