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2023/5/21 12:07:08 举报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原文版—————————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译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每天学习能够一天一天的增长学识,而求道却要去情、欲,贪、憎、痴、颠倒梦想等等一点点损掉。乃至损到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因而“无为”而无所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治理国家要常清静不扰攘,至于那些政治繁苛,就不配治理国家。

  从事于学则随之以各种附赘的日益增加,从事于道则随之以附赘的日益减少。减少又减少,最后就到了什么也不僵持固着的无为境地。无为就可以因顺自然而无不为。执掌天下,最好是放之自然而让它无所事事。如果为遂行欲利而肆加驱使,那是不足以执掌天下的。

  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到最后以至于“无为”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治理国家的人,要经常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长篇大论]

  “为学日益”帮助人类发展经济和科技让我们有了今天的物质富裕,但也惹出了越来越多的麻烦,甚至有一天,我们会毁灭在这上面,其实,该是时候用“为道日损”来构建一个和谐的地球了, 构建一个精神和物质同样富裕的人类社会,不再妄为,好让我们灭绝的时间来得慢一点,再慢一点。

  为学是越学越多的(知识是累进的),而为道是日益削弱(存天理,去人欲)的,削弱又削弱以至于无为。其实,“无为”并不是说无所作为,而是顺应天道,让“无”(即隐秘的秩序,类似于宇宙法则之类)去为,万法自然。

  在二十章曾告诉我们,学问之道就是“绝学无忧”,一切都放弃,把所有的知识、所有的观念等等都放下,丢得干干净净,进入无为之道的境界。但这里有一个问题,不学怎么可能绝学?可见老子的绝学不是要大家不学习,而是说在具体实践中不要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看问题,这样才能达到静心。由此,所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并不是将为学与为道对立起来,而是指平常虽然要多学知识,但在具体实践中又不能局限困顿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

  本章老子阐述了,为学,只能增长知识,添加私欲,因此就会虚伪百出,忧烦众生。而求道则损知去欲,内心清静虚怀若谷,外在的自然也就无为无事了。不是不学,而是要向自然学习。

  一偈得道

  佛祖释迦牟尼有个弟子叫般特,他生性迟钝,佛祖让五百位罗汉天天轮流教他学问,可是他仍然一点也不开窍。佛祖于是把他叫到前面,逐字逐句的教他一首诗偈:“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佛祖说:“你不要以为这首偈子很平常,你只要认认真真地学会这首偈子,就相当不容易了啊!”于是,般特翻来覆去的就学这首偈子,有一天终于体悟出了其中的禅理。

  有一次,佛祖派般特去给附近的僧尼讲经说法。那些僧尼早就对般特的愚笨有所耳闻,所以心里都很不服气,私下说:“这样愚钝的人也会讲经说法啊?”但是,他们表面上仍然很有礼貌的接待般特。

  般特惭愧而谦虚的对僧尼们说:“我生来愚钝,在佛祖身边只学到一个偈子,现在讲给大家听听。”接着,般特就念那首偈子:“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他刚念完,僧尼们就开始哄笑起来,私下说:“竟然只会一首启蒙偈子,我们早就倒背如流了啊,还用你来讲什么啊?”但般特不动声色,仍然从容的往下讲。他说得头头是道,而且讲出了很多新意,从一首看似普通的偈子道出了无限深邃的禅理。

  这时,僧尼们听得如痴如醉,连连赞叹起来:“一首启蒙偈子,居然能够理解到这么深的程度,实在是高人一等啊!”于是大家对他肃然起敬。

【返回道德经目录】

评论

付费解锁

举报

此处为举报通道,请填写举报内容

发送私信

提醒消息

发布成功

3秒后,返回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