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爱情与婚姻面前,总是想找最好的。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年轻人去婚介所找对象,进去以后首先看到两扇门,一扇门上写着“年老的”,另一扇门上写着“年轻的”。旁边的人告诉他,可以自己选择,想找什么样的就进哪扇门。他听了以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年轻的”那扇门。
进去之后,又看到两扇门,一扇写着“漂亮的”,另一扇写着“难看的”。找对象谁不找漂亮的,年轻人自然进了写着“漂亮的”那扇门。
接下来还是两扇门,一扇写着“有能力的”,另一扇写着“没能力的”,他继续选择了“有能力的”那扇门。
穿过之后,里面又树立着两扇门,一扇是“教养良好的”,一扇是“教养不好的”。当然找“教养良好的”,他觉得这点很关键。
当年轻人最后进入这扇写着“教养良好的”门以后,发现里边除了一面镜子之外,什么都没有。镜子旁边写着一句话:请先看看你自己。
我们要么选早了,后面又有更好的;要么选晚了,错过了最好的。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次次无法重复的选择。在寻求爱情与婚姻的过程中,我们也很难走回头路,而且永远不知道最好的在哪里,永远不知道最想要的是哪个。
作为年轻人,到底应该什么时候开始恋爱?如果成家立业没有一样有基础,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恋爱能有什么结果呢?反而耽误了很多正事,后面整个就没有机会了。当然太晚也不行,总想着接下来还有更理想的,也会错过很多本该把握的人。
大学以前是人记忆力最好的阶段,应该把宝贵的时间用来专心求学,好好地充实自己。升入大学以后,就认为以前所受的约束不存在了,课业也不那么紧张了,可以放心恋爱了,这种想法和做法也得不偿失。大学阶段应该多参加社团活动,多与同学沟通,才能够享受真正的大学生活。如果一头扎进一个人的怀里,就失掉了很多与其他人沟通的机会。想想看,一班同学包车外出旅游,你没有男朋友,可以跟每一个人聊天,跟每一个人交流。一旦有了男朋友,你跟别人讲话他就会不高兴,而且别人也会远远地躲着你。
我读过大学,也教过大学,坦白讲大学生的感情是很不稳定的,恋爱成功的几率也很低。为了这段很短暂的交往,使得大学四年失去了很多长进的机会,仔细想想是很划不来的。当然,我们也没有说大学的男女禁止交朋友,我们反而鼓励异性同学的正常交往,只是不要急于变成爱情关系,不要一下子就去固定下来。
其实就算踏入社会以后,先把工作稳定一下,为将来打下更好的基础,替自己的婚姻设定更高的标准,然后按部就班地把爱情和婚姻当做人生的一件大事情来探讨也不迟。就男性而言,25岁到35岁应该是一个比较适婚的年龄段。那女性呢?可以提前一点,25岁到30岁为宜。因为女性年龄越大,第一胎的生育越不安全,这些都是应该顾虑到的。
找到理想的意中人之前,鼓励女性多参加一些正当的社交活动,以便增加认识异性的机会。在人多的场合,你可以去了解每一个人,也可以让别人了解自己。但是千万记住,一开始要多了解、多观察,不要一见钟情。一见钟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冷眼旁观,反而容易看得比较清楚。因为没有爱情的成分,头脑会比较清楚,可以冷静客观地来了解别人做人做事的态度。如果一下子就投入进去,很容易冲昏头脑,善恶美丑、内在外在完全看不清楚。
参加活动时,不要一开始就跟某一个人走得太近,因为别人会认为你们是一对,就算没有也会变成有。刚开始圈子要大一点,比如有十来个人,过段时间变成五六个人,然后变成三四个人,循序渐进慢慢地缩小。一个人没有恋爱的观念,自然就会维持很纯真的友情。友情很正常,多认识几个朋友也没有什么坏处。没有单独的约会,就会比较有弹性。慢慢觉得跟某个人确实比较合得来,就可以进一步深入地了解,最后两个人开始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