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论语天之未丧斯文也

2023/5/21 12:07:08 举报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今译】

  孔子在匡这个地方,被群众围困,受到一场虚惊。他说:“文王死后,文化传统不是都在我这里吗?如果上天要灭亡这种文化传统,那么我这后死的人,就不会参与担负这一文化传统了。如果上天不想灭亡这种文化传统,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引述】

  孔子这种态度,不是现代人所说的“自信”,而是相信上天的公正。

  鲁国季氏的家臣杨虎,长得和孔子十分相像。他曾经攻打过郑国的匡邑,又虐待匡人。孔子经过匡地的时候,匡人以为杨虎又来了,把孔子围起来,打算报仇。

  孔子心目中的天,相当于具有意志力的人格神。他认为这种自然的力量,不但有正义的判断力,而且有公正的救援力。孔子心目中的文,是天在冥冥中所启示给人的天道,便是道统文化,目的在使人类免于灭亡。

  孔子认为周文王为《易经》六十四卦作卦辞,主要目的在传承文化。他看到周文王死后,大家并不重视文化传统,因此以身自许,要恢复道统。现在匡人误会,把他围住。他如果害怕,弟子们势必更加恐惧,说不定误了大事。所以表现出对上天莫大的期望,来坚定弟子们的信心,稳定大家的情绪。仍然如常地教学,不久匡人发现所围的不是杨虎,而是孔子,便自动解围而去。

  【生活智慧】

  (一)孔子认为天人合一,天并非与人隔离而独自在那里创造和运作。天人合一,应该是天的意志,下降到人的身上。使天的意志,得以透过人来实践。

  (二)圣贤接受天命,比一般人更清楚、更明白,于是天透过圣贤来鼓励、启发、引导一般人。天对人的救援,便获得有效的途径。孔子要大家“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季氏篇》),用意即在提醒大家重视这一个通路。

  (三)道就是天道,表现在文化上面,统称为“文”。天如果不希望断绝这天道、这文化,孔子自然不会被匡人害死。这是孔子对上天的信心,并非盲目的自信。

  

评论

付费解锁

举报

此处为举报通道,请填写举报内容

发送私信

提醒消息

发布成功

3秒后,返回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