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023/5/21 12:07:08 举报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原文版—————————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什么是"为无为"?无为是道家的核心理念,道家所言无为是修得自性圆满。自性圆满即本性具足,本性具足,则人皆圣贤。若是一刻意,一执着就失去了天性的本真。一个人只能把一切交给本能和潜意识、直觉、第六感的时候就是"无为",仿佛有一种力量推动着前行,这样无论静和动都是正确的,无咎的。所以庄子说"无为可以定是非",然也。

  什么是"事无事"?你能顺势而为就是无事,无事就是本事。逆势而为就是"有事"那是自寻烦恼,自找麻烦。

  什么是"味无味"?"味"并不单单指的"味道",这里指的是不用任何感官去认知这个世界,如庖丁解牛一般,三年后"目无全牛",这么大的牛,庖丁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闻不到……"官知止而神欲行",一切都好像有上帝之手在推动他,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完美。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大就是小,可以小到无为;多就是少,也可以少到无为;我们要以德报怨,而不能以怨报怨。为什么?因为以怨报怨,冤冤相报何时了?那是越搞越复杂。我以德报怨,"德"就是回归天性,我一回归天性,我的本性就具足圆满了,自然能够化贷他人,归于天性是损之又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回归"天性的圆满"就是返璞归真,就是无为。无为可以定是非,无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要解决棘手的复杂的困难的问题,一定要四两拨千斤,不要蛮干,要有减法思维,向无为靠近,这样再难的问题也能解决掉。越是大事情,越要从一个细微处和精微之处解决它。比如想战胜强大的对手,最好的方法就是一点点占领对方无形的精神世界,最后在无为之中和平演变。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想干成一件事,又觉得很难,不要紧,只要你敢于行动,有一颗愚公移山的精神,则必会让你不断地惊喜于自己的成就,原来,再难的事情都禁不起淡然无极的耐心。想干成一番大事业,就要从最细小的事情做起,积累沉淀的多了,就会量变到质变,就会升华为更高的难以企及的高度。所以得道的圣人都会忘掉困难,不以完成大事业为目的,反而能成就大事业。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nán)。是以圣人犹难(nán)之,故终无难(nán)矣。凡是动不动就拍胸脯、拍脑袋轻易承诺的人,一定是最不靠谱的。把所有的事情都想当然,认为不需要时间沉淀就可以一蹴而就者,注定是举步维艰,一无所成,必然以失败而告终。得道之人都认定必须有一颗愚公移山的精神,才是最终解决难题的不二法门。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以“无为”为“有为”,以“无事”为“有事”,以“无味”为“有味”,以“小”为“大”,以“少”,为“多”,以“德”为“怨”。

  这里我用到了“为”此意为“行为为事”白话译文解释为“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注意:老子的无为非无所作为。)。以不滋事来处理事,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生于少,处理事情的时候最好从简单的入手,以小见大,以少见多,用“德”来何解怨仇。”“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处理难事的时候一定要从简易简单的方面入手,处理大的事情一定要从细微的地方做起,这样的思想也就成就了老子所说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细想。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所以“圣人”永远不会自吹能做多大的事,而却能建立伟业成其大。

  轻许诺言必然失言,想得越容易反而遇到的困难会越多。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所以“圣人”总是去想会遇到的困难并且很周到的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困难不会难到他。

  要从事可使自己混沌无为的作为,处理可使自己无所事事的事务,并喜赏波恬浪静的寡淡风光──以保持对细微潜流的异变的敏感。以对待大事的态度处理小事,以对待复杂的态度处理简单,要用合道之行所生发的德能去消解细微的怨望纠结。处理难事要从轻易处入手,宏观目标要由微观构设去实现。天下难事,必然开始于简易;天下大事,必然建基于细微。因此,圣人始终都不自以为必须独揽大权,所以能成就大事。那些轻易许诺的,必然难以守信;视问题太过轻易的,必然会遭遇很多的困难。因此,圣人对这些问题都加以认真审慎的处理,所以终于没有困难了。

  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长篇大论]

  国王和车夫

  从前,郭国的国君出逃在外,他对为他驾车的人说:“我渴了,想喝水。”车夫把清酒献上。他又说:“我饿了,想吃东西。”车夫又拿来干粮。

  国君问:“你是怎么找到这些东西的?”车夫回答:“我储存的。”国君又问:“你为什么要储存这些东西?”车夫答道:“是为了让你在逃亡的路上充饥解渴用的。”国君问:“你知道我将要出逃?”车夫说:“是的。”“那你为什么不事先提醒我呢?”车夫回答说:“因为你喜欢别人说奉承话,讨厌人家说真话,我想过规劝你,又怕自己比郭国灭亡得更早。”国君一听变了脸色,生气地问:“我落到今天的地步,到底是为什么呢?”车夫见状,连忙转变话题:“你流落在外,那是因为你太有德了。”国君听后又问:“我既是有德之人,却要逃离国家,流落在外,这是为什么呢?”车夫回答说:“天下没有有德的人,只有你一个人有德,所以才出逃在外啊!”国君听后,忘了自己是在逃难,十分高兴,就趴在车前横木上说:“哎呀,有德之人怎么受这等苦哇!”他枕着车夫的腿睡着了。

  车夫用干粮垫在国君头下,自己悄悄地走了。后来,国君死在田野里,被虎狼吃掉了。

  国君在穷途末路之时,仍不能体会对自己忠心耿耿的车夫的一片赤诚之心,仍改不了喜欢听奉承话的毛病,其失败为必然。


评论

付费解锁

举报

此处为举报通道,请填写举报内容

发送私信

提醒消息

发布成功

3秒后,返回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