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 埃利斯的ABC理论
合理情绪疗法就是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因此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程序:
(一)心理诊断阶段
找出ABC事件A( activating events):代表诱发事件。
信念B(beliefs):代表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
情结C(consequences):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二)领悟阶段
1、咨询师进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艾利斯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产生情绪困扰,甚至导致神经症的11类不合理信念,并分别对其不合理性做了分析(Ellis,1967,1973)。现分述如下:
①每个人绝对要获得周围环境的人,尤其是每一位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这个观念实际上是个假象,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因为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既便是父母,老师等对自己很重要的人,也不可能永远对自己持一种绝对喜爱和赞许的态度。因此如果某人坚持这样的信念,他就可能千辛万苦,委屈求全来取悦他人,以获得每个人的欣赏;但结果必定会使他感到失望、沮丧和受挫。
②个人是否有价值,完全在于他是否是个全能的人,即能在人生中的每个环节和方面都能有所成就。这也是一个永远无法达到的目标,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一个十全十美,永远成功的人。一个人可能在某些事上较他人有优势,但在另外一些事上,他却可能不如别人。虽然他以前有过许多成功的境遇.但他无法保证在每一件事上都能成功。因此,若某人坚持这种信念,他就会为自己永远无法实现的目标而徒自伤悲。
③世界上有些人很邪恶、很可憎,所以应该对他们做严厉的谴责和惩罚。世上既然没有完人,也就没有绝对的区分对与错、好与坏的标准。每个人都可能会犯错误,但仅凭责备和惩罚则于事无补。人偶然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不应因一时的错误就将他们视为“坏人”,以致对他们产生极端排斥和歧视。
④如果事情非己所愿,那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人不可能永远成功,生活和事业上的挫折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一经遭受挫折便感到可怕,那就会导致情绪困扰,也可能使事情更加恶化。
⑤不愉快的事总是由于外在环境的因素,不是自己所能控制和支配的,因此人对自身的痛苦和困扰也无法控制和改变。外在因素会对个人有一定影响,但实际上并不是象自己想象的那样可怕和严重。如果能认识到情绪困扰之中包含了自己对外在事件的知觉、评价及内部言语的作用等因素,那么外在的力量便可能得以控制和改变。
⑥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自我所承担的责任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倒不如逃避它们。逃避问题虽然可以暂时缓和矛盾,但问题却始终存在而得不到解决,而时间一长,问题也便会恶化或连锁性地产生其它问题和困难,从而更加难以解决,最终会导致更为严重的情绪困扰。
⑦人们要对危险和可怕的事随时随地加以警惕,应该非常关心并不断注意其发生的可能性。对危险和可怕的事物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应该说这是正确的;但过分的忧虑则是非理性的。因为坚持这种信念只会夸大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使人不能对之加以客观评价和有效地去面对这些事情。这种杞人忧天式的观念只会使生活变得沉重和没有生气,导致整日忧心忡忡,焦虑不已。
⑧人必须依赖别人,特别是某些与自己相比强而有力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生活得好些。虽然人在生活中的某些方面要依赖于别人,但过分夸大这种依赖的必要性则可能使自我失去独立性,导致更大的依赖,从而失去学习能力,产生不安全感。
⑨一个人以往的经历和事件常常决定了他目前的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是永远难以改变的。已经发生的事实是个人的历史,这的确是无法改变的。但是不能说这些事就会决定一个人的现在和将来。因为事实虽不可改变,但对事件的看法却是可以改变的,从而人们仍可以控制、改变自己以后的生活。
⑩一个人应该关心他人的问题,并为他人的问题而悲伤、难过。关心他人,富于同情,这是有爱心的表现。但如果过分投入他人的事情,就可能忽视自己的问题,并因此使自己的情绪失去平衡,最终导致没有能力去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却使自己的问题更糟。
⑾对人生中的每个问题,都应有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如果人找不到这个答案,就会痛苦一生。人生是一个复杂的历程,对任何问题都要寻求完美的解决办法是不可能的事。如果人们坚持要寻求某种完美的答案,那就会使自己感到失望和沮丧。
综上所述,可总结出三个主要特征,即绝对化的要求、以偏概全和糟糕至极。
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怀有这样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中,因为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某个具体的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而对于某个个体来说,他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表现和发展也不可能以他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生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们就会受不了,感到难以接受、难以适应并陷入情绪困扰。合理情绪疗法就是要帮助他们改变这种极端的思维方式,认识其绝对化要求的不合理、不现实之处,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与事物,以减少他们陷入情绪障碍的可能性。
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艾利斯曾说过,过分概括化是不合逻辑的,就好像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其内容的好坏一样。过分概括化的一个方面是人们对其自身的不合理的评价。如当面对失败就是极坏的结果时,往往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是“废物”等。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评价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常常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及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产生。过分概括化的另一个方面是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即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一无是处等,这会导致一味地责备他人,以致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按照埃利斯的观点来看,以一件事的成败来评价整个人,这无异于一种理智上的法西斯主义。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就在于他具有人性,因此他主张不要去评价整体的人,而应代之以评价人的行为、行动和表现。这也正是合理情绪治疗所强调的要点之一。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所以每个人都应接受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
糟糕至极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这将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糟糕就是不好、坏事了的意思。当一个人讲什么事情都糟透了、糟极了的时候,对他来说往往意味着碰到的是最最坏的事情,是一种灭顶之灾。艾利斯指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有可能发生比之更好的情形,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定义为是百分之百糟透了的。当一个人沿着这条思路想下去,认为遇到了百分之百的糟糕的事或比百分之百还糟的事情时,他就是把自己引向了极端的、负的不良情绪状态之中。糟糕至极常常是与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及对周围环境的绝对化要求相联系而出现的,即在人们的绝对化要求中认为的“必须”和“应该”的事情并非像他们所想的那样发生时,他们就会感到无法接受这种现实,因而就会走向极端,认为事情已经糟到了极点。“RET认为非常不好的事情确实有可能发生,尽管有很多原因使我们希望不要发生这种事情,但没有任何理由说这些事情绝对不该发生。我们必须努力去接受现实,尽可能的去改变这种状况;在不可能时,则要学会在这种状况下生活下去。”在人们不合理的信念中,往往都可以找到上述3种特征。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具有不合理的思维与信念,而那些严重情绪障碍的人,这种不合理思维的倾向尤为明显。情绪障碍一旦形成,往往是难以自拔的,此时就极需进行治疗。
2、另外,帮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①认识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②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③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三)修通阶段
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①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让你说出你的观点,然后依照你的观点进一步推理,最后引出谬误,从而使你认识到自己先前思想中不合理的地方,并主动加以矮正。
②耶稣的“黄金规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七章十二节)。
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Rational-Emotive Imagery)这一技术简称为REI,是合理情绪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与心理治疗中通常所用的想象技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也是需要由治疗者进行指导,帮助来访者进行想象的技术。其步骤如下:
①使来访者在想象中进入他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或自感最受不了的情境之中,体验在这种情境下的强烈的情绪反应。
②帮助来访者改变这种不适当的情绪反应并体会适度的情绪。
③停止想象,让对方讲述他是怎么想的,就使自己的情绪发生了变化的。此时治疗者要强化来访者的新的合理的信念,纠正某些不合理的信念,补充其他有关的合理信念。合理的情绪想象技术除用于帮助来访者改变情绪体验,认清信念B与情绪反应C的关系之外,还可用于帮助来访者找出他对某事所待有的不合理的信念。有时来访者谈到某一事件时,往往只记得自己当时多么气恼,却说不上自己当时的想法,想不起来为何如此气恼了。治疗者可帮助对方想象当时的情景,重新进入那种最坏的情绪体验之中,此时再进一步探查来访者当时的想法,从而找到其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
3、认知的家庭作业合理情绪治疗是在改变人的认知上下功夫,但要改变人的信念与思维方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此,治疗不但需要治疗者的努力,也需要来访者本人的努力,这种努力不仅在会谈时间中进行,也应持续到会谈以外的时间中。认知的家庭作业正是为此而设立的。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来访者可以更好地掌握会谈之中的内容,并且学会自己与自己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辩论。
认知的作业主要有:合理情绪治疗自助量表(RET Self-Help form),和合理的自我分析(Rational Self-Analysis,简称RSA)。
RET自助表是先让求助者写出事件A和结果C;然后从表中列出的十几种常见不合理信念中找出符合自己情况的B的合理信念;要求求助者对B逐一进行分析,并找出可以代替那些B的合理信念,填在相应的栏目中;最后一项,求助者要填写出他所得到的新的情绪和行为。
4、其他一些技术方法,或不作为主要的方法,而作为辅助的方法,或只在治疗的最后阶段如决断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等方面使用。
(四)再教育阶段
咨询师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前几个阶段的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从而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之后仍能用学到的东西应付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
在这一阶段,咨询师可采用的方法和技术仍可包括上一阶段的内容,如继续使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技术,合理情绪想象的方法,以及各种认知性、情绪性和行为方面的家庭作业。除此之外,咨询师还可应用技能训练,使求助者学会更多的技能,提高他应付各种问题的能力,这也有助于改变他们那些不合理的信念,强化新的,合理的观念。这类训练具体包括自信训练、放松训练、问题解决训练和社交技能训练。前两种技术主要是为了提高求助者应付焦虑性情绪反应的能力;后两种则主要帮助求助者提高求助者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优”方法的能力,以及社会交往的能力。
这一阶段中,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重建,即帮助求助者在认知方式、思维过程以及情绪和行为表现等方面重新建立起新的反应模式,减少他在以后生活中出现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的倾向。
合理情绪疗法就是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因此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程序:
(一)心理诊断阶段
找出ABC事件A( activating events):代表诱发事件。
信念B(beliefs):代表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
情结C(consequences):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二)领悟阶段
1、咨询师进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艾利斯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产生情绪困扰,甚至导致神经症的11类不合理信念,并分别对其不合理性做了分析(Ellis,1967,1973)。现分述如下:
①每个人绝对要获得周围环境的人,尤其是每一位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这个观念实际上是个假象,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因为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既便是父母,老师等对自己很重要的人,也不可能永远对自己持一种绝对喜爱和赞许的态度。因此如果某人坚持这样的信念,他就可能千辛万苦,委屈求全来取悦他人,以获得每个人的欣赏;但结果必定会使他感到失望、沮丧和受挫。
②个人是否有价值,完全在于他是否是个全能的人,即能在人生中的每个环节和方面都能有所成就。这也是一个永远无法达到的目标,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一个十全十美,永远成功的人。一个人可能在某些事上较他人有优势,但在另外一些事上,他却可能不如别人。虽然他以前有过许多成功的境遇.但他无法保证在每一件事上都能成功。因此,若某人坚持这种信念,他就会为自己永远无法实现的目标而徒自伤悲。
③世界上有些人很邪恶、很可憎,所以应该对他们做严厉的谴责和惩罚。世上既然没有完人,也就没有绝对的区分对与错、好与坏的标准。每个人都可能会犯错误,但仅凭责备和惩罚则于事无补。人偶然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不应因一时的错误就将他们视为“坏人”,以致对他们产生极端排斥和歧视。
④如果事情非己所愿,那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人不可能永远成功,生活和事业上的挫折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一经遭受挫折便感到可怕,那就会导致情绪困扰,也可能使事情更加恶化。
⑤不愉快的事总是由于外在环境的因素,不是自己所能控制和支配的,因此人对自身的痛苦和困扰也无法控制和改变。外在因素会对个人有一定影响,但实际上并不是象自己想象的那样可怕和严重。如果能认识到情绪困扰之中包含了自己对外在事件的知觉、评价及内部言语的作用等因素,那么外在的力量便可能得以控制和改变。
⑥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自我所承担的责任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倒不如逃避它们。逃避问题虽然可以暂时缓和矛盾,但问题却始终存在而得不到解决,而时间一长,问题也便会恶化或连锁性地产生其它问题和困难,从而更加难以解决,最终会导致更为严重的情绪困扰。
⑦人们要对危险和可怕的事随时随地加以警惕,应该非常关心并不断注意其发生的可能性。对危险和可怕的事物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应该说这是正确的;但过分的忧虑则是非理性的。因为坚持这种信念只会夸大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使人不能对之加以客观评价和有效地去面对这些事情。这种杞人忧天式的观念只会使生活变得沉重和没有生气,导致整日忧心忡忡,焦虑不已。
⑧人必须依赖别人,特别是某些与自己相比强而有力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生活得好些。虽然人在生活中的某些方面要依赖于别人,但过分夸大这种依赖的必要性则可能使自我失去独立性,导致更大的依赖,从而失去学习能力,产生不安全感。
⑨一个人以往的经历和事件常常决定了他目前的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是永远难以改变的。已经发生的事实是个人的历史,这的确是无法改变的。但是不能说这些事就会决定一个人的现在和将来。因为事实虽不可改变,但对事件的看法却是可以改变的,从而人们仍可以控制、改变自己以后的生活。
⑩一个人应该关心他人的问题,并为他人的问题而悲伤、难过。关心他人,富于同情,这是有爱心的表现。但如果过分投入他人的事情,就可能忽视自己的问题,并因此使自己的情绪失去平衡,最终导致没有能力去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却使自己的问题更糟。
⑾对人生中的每个问题,都应有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如果人找不到这个答案,就会痛苦一生。人生是一个复杂的历程,对任何问题都要寻求完美的解决办法是不可能的事。如果人们坚持要寻求某种完美的答案,那就会使自己感到失望和沮丧。
综上所述,可总结出三个主要特征,即绝对化的要求、以偏概全和糟糕至极。
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怀有这样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中,因为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某个具体的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而对于某个个体来说,他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表现和发展也不可能以他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生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们就会受不了,感到难以接受、难以适应并陷入情绪困扰。合理情绪疗法就是要帮助他们改变这种极端的思维方式,认识其绝对化要求的不合理、不现实之处,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与事物,以减少他们陷入情绪障碍的可能性。
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艾利斯曾说过,过分概括化是不合逻辑的,就好像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其内容的好坏一样。过分概括化的一个方面是人们对其自身的不合理的评价。如当面对失败就是极坏的结果时,往往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是“废物”等。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评价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常常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及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产生。过分概括化的另一个方面是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即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一无是处等,这会导致一味地责备他人,以致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按照埃利斯的观点来看,以一件事的成败来评价整个人,这无异于一种理智上的法西斯主义。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就在于他具有人性,因此他主张不要去评价整体的人,而应代之以评价人的行为、行动和表现。这也正是合理情绪治疗所强调的要点之一。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所以每个人都应接受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
糟糕至极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这将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糟糕就是不好、坏事了的意思。当一个人讲什么事情都糟透了、糟极了的时候,对他来说往往意味着碰到的是最最坏的事情,是一种灭顶之灾。艾利斯指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有可能发生比之更好的情形,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定义为是百分之百糟透了的。当一个人沿着这条思路想下去,认为遇到了百分之百的糟糕的事或比百分之百还糟的事情时,他就是把自己引向了极端的、负的不良情绪状态之中。糟糕至极常常是与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及对周围环境的绝对化要求相联系而出现的,即在人们的绝对化要求中认为的“必须”和“应该”的事情并非像他们所想的那样发生时,他们就会感到无法接受这种现实,因而就会走向极端,认为事情已经糟到了极点。“RET认为非常不好的事情确实有可能发生,尽管有很多原因使我们希望不要发生这种事情,但没有任何理由说这些事情绝对不该发生。我们必须努力去接受现实,尽可能的去改变这种状况;在不可能时,则要学会在这种状况下生活下去。”在人们不合理的信念中,往往都可以找到上述3种特征。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具有不合理的思维与信念,而那些严重情绪障碍的人,这种不合理思维的倾向尤为明显。情绪障碍一旦形成,往往是难以自拔的,此时就极需进行治疗。
2、另外,帮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①认识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②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③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三)修通阶段
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①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让你说出你的观点,然后依照你的观点进一步推理,最后引出谬误,从而使你认识到自己先前思想中不合理的地方,并主动加以矮正。
②耶稣的“黄金规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七章十二节)。
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Rational-Emotive Imagery)这一技术简称为REI,是合理情绪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与心理治疗中通常所用的想象技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也是需要由治疗者进行指导,帮助来访者进行想象的技术。其步骤如下:
①使来访者在想象中进入他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或自感最受不了的情境之中,体验在这种情境下的强烈的情绪反应。
②帮助来访者改变这种不适当的情绪反应并体会适度的情绪。
③停止想象,让对方讲述他是怎么想的,就使自己的情绪发生了变化的。此时治疗者要强化来访者的新的合理的信念,纠正某些不合理的信念,补充其他有关的合理信念。合理的情绪想象技术除用于帮助来访者改变情绪体验,认清信念B与情绪反应C的关系之外,还可用于帮助来访者找出他对某事所待有的不合理的信念。有时来访者谈到某一事件时,往往只记得自己当时多么气恼,却说不上自己当时的想法,想不起来为何如此气恼了。治疗者可帮助对方想象当时的情景,重新进入那种最坏的情绪体验之中,此时再进一步探查来访者当时的想法,从而找到其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
3、认知的家庭作业合理情绪治疗是在改变人的认知上下功夫,但要改变人的信念与思维方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此,治疗不但需要治疗者的努力,也需要来访者本人的努力,这种努力不仅在会谈时间中进行,也应持续到会谈以外的时间中。认知的家庭作业正是为此而设立的。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来访者可以更好地掌握会谈之中的内容,并且学会自己与自己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辩论。
认知的作业主要有:合理情绪治疗自助量表(RET Self-Help form),和合理的自我分析(Rational Self-Analysis,简称RSA)。
RET自助表是先让求助者写出事件A和结果C;然后从表中列出的十几种常见不合理信念中找出符合自己情况的B的合理信念;要求求助者对B逐一进行分析,并找出可以代替那些B的合理信念,填在相应的栏目中;最后一项,求助者要填写出他所得到的新的情绪和行为。
4、其他一些技术方法,或不作为主要的方法,而作为辅助的方法,或只在治疗的最后阶段如决断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等方面使用。
(四)再教育阶段
咨询师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前几个阶段的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从而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之后仍能用学到的东西应付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
在这一阶段,咨询师可采用的方法和技术仍可包括上一阶段的内容,如继续使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技术,合理情绪想象的方法,以及各种认知性、情绪性和行为方面的家庭作业。除此之外,咨询师还可应用技能训练,使求助者学会更多的技能,提高他应付各种问题的能力,这也有助于改变他们那些不合理的信念,强化新的,合理的观念。这类训练具体包括自信训练、放松训练、问题解决训练和社交技能训练。前两种技术主要是为了提高求助者应付焦虑性情绪反应的能力;后两种则主要帮助求助者提高求助者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优”方法的能力,以及社会交往的能力。
这一阶段中,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重建,即帮助求助者在认知方式、思维过程以及情绪和行为表现等方面重新建立起新的反应模式,减少他在以后生活中出现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的倾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