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读书不是为了职业和考试

2023/5/21 12:07:08 举报

孩子需要多方面的兴趣,如果要在所有的当中找出一个不能缺少的,便是读书。在中国人心中有两个人最了不起:一位是文圣孔子,一位是武圣关公。他们活着时并没有建大功、立伟业,历史上那么多雄才大略的人,我们为什么偏偏推崇他们?原因其实很简单:孔子毕生的勤奋不已告诉所有的中国人要好读书,而关公一世的所作所为告诉所有的中国人要讲忠。人生最要紧的,品德方面讲忠讲义,兴趣方面读书好学,如此而已。

 

 

读书的兴趣让人一辈子受用不尽,而且从小到老时时都很重要。那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对不对?先决条件是看读书的动机是什么。如果只为了升官发财、功名利禄而读书,当然很多人会不赞同。倘若为了求知,为了上进,为了了解宇宙人生的道理,相信不会有人反对。

 

读书不是死记知识,更不只是为了考试、升学,读书真正目的是要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书本知识有两种:一种合乎道理,不但可知而且可行;一种不合乎道理,根本就行不通。

 

读书好学,要看看所读的合不合乎中国人的道理,合乎道理的才可拿来学。有人读书越多越不明理,就是有了知识而把道理丢开,或者学了些行不通的道理。所以读书不能明理不如不读,而且“尽信书不如无书”。

 

父母想要子女读书明理,最要紧的就是从小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父母在子女就学之前,就常读书给他们听,以培养其兴趣。儿童富于想象力,感受力也很强,因此所读的书范围要广泛,种类要繁多,常常有变化,使孩子提高兴趣。而提高兴趣更好的办法,则莫过于以身作则。

 

想想看,父母看电视看得津津有味,却要求子女用功读书、好好做作业,孩子心里怎么想?会服气吗?会专心吗?上学以后,孩子自己能够阅读,父母在旁边也一卷在握,乐在其中,碰到有趣的文字或者新鲜的报道,可以和子女分享。子女耳濡目染,自然更有乐趣。准备一些儿童书刊,鼓励子女有心得时写出来。

 

绝对不要认为孩子有吃有穿有用,父母就已经尽了责任,读书求学则是老师的事情,与父母无关。就算父母自己以前读书不多,照样可以陪伴孩子读书,自己也趁机学一些,岂不更好?

 

现代家庭,父母大多十分关心子女的教育问题,而忽视了从小培养子女读书的习惯,把读书看成现实问题,把读书当做谋取职业、应付考试的手段,结果养成子女应付一时,却无法扎根落实的读书习惯,害了子女一生。比如孩子从学校回来,问问当天的情形,原本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孩子由于疲劳而不想说话时,就要让孩子休息一下,才是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穷追猛问孩子的学业成绩,会产生偏差的观念,认为读书是为了考试。过分重视成绩,很可能断送了孩子的读书兴趣。相反,如果父母能够在子女幼小的时候,让子女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书香家庭,对于子女的教养,当然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父母也不能高唱读书无用论,说什么“百无一用是书生”,“书读得好又赚不到钱,还不如商人富有”这一类的话。不但父母不能说,听到子女说这种话的时候,还要加以说明:读书是为了明白道理,金钱虽然重要,但是智慧、品德、健康、合群这些生活和做人的品质,实在比赚钱更要紧。

评论

付费解锁

举报

此处为举报通道,请填写举报内容

发送私信

提醒消息

发布成功

3秒后,返回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