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似一块宝玉,天然无暇。但“玉不琢不成器”,在成长路上,孩子免不了会犯错误,自然就少不了父母的引导。
可是,很多父母对孩子所犯的错误,引导方式完全没有章法,全凭感觉和心情。结果孩子越来越难以管教,父母也伤透了脑筋。
下面这5个问题,几乎会出现在每个孩子身上。作为父母,如果你做对了,那恭喜你的教育非常成功。如果你做错了,没关系,现在调整还来得及。
1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大家有没有发现,当孩子不听话时,你直截了当跟孩子讲,他根本听不进去。凡是父母直截了当去教训小孩儿的,小孩儿都是不太听的。
你去问被爸爸骂了半天的小孩子:“爸爸骂你什么?”小孩儿多半会说:“我只看到爸爸在那里喋喋不休,但是我一句话也没听进去。”这才是事实。
其实,孩子对于正面的教训,总有一种抗拒心理。他们会认为:你们大人是为了自己的方便,不然讲那么多废话给我听干什么?所以有些道理爸爸说没有效果,妈妈说也当耳旁风。
但是,小孩子最有兴趣的,就是偷听大人在讲什么话。所以父母可以通过提前沟通,将想要灌输给还是的道理融入聊天中,在谈话讲一些道理给小孩听,会非常有效。
教育孩子要学会“点”,你一点,他就醒了。中国人的警觉性是全世界最高的,但是有一点我们忽略了,中国人也是自主性最强的——我要改变,我随时可以改变,别人想改变我,门都没有。
我们老想改变小孩儿,这是父母的大错。小孩儿自己会改变的,你要想办法让他自己去改变。他自己改变,轻而易举,但是大人要改变他,想尽办法都没用。
2
孩子吵着买玩具怎么办?
当你带小孩儿出去的时候,心里就要知道,他一定会吵着买玩具,尤其今天玩具成山成海一大堆。
他今天要这个你买给他,下次又想要那个,你不给他买,他就躺在地上跟你闹,让你很难堪。如果家长连这个都想象不到,还算什么家长呢?
这种情况下,作为家长,就应该通过简单的事情来教育孩子。
怎么做呢?
在没有出门的时候就要事先问他:“今天我们出去会看到很多玩具,你想不想买啊?”他一定说想。
你问他想买几个,他当然说想买很多很多。
这时候你就说:“那你自己出去好了,妈妈钱不够,没有办法买那么多。”他就知道不能想买多少就买多少了。
然后你再问他到底要几个,他说三个。
你再告诉他:“三个也太贵了,买回来你一时也玩不了。如果要买三个,那就拿一个回来自己玩,其他两个送隔壁。”他一定说不要。
这时候再问他买几个,他就会说只要一个。
这种方式,会对孩子的思维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3
孩子拿了家里的钱怎么办?
有的小孩儿出于好奇,第一次拿了钱出去,如果你就认为他是偷你的钱,这是大人没有知识。因为在小孩儿的脑海里根本没有偷这个字。
你说他偷了钱,他才开始有偷的观念:原来这叫偷啊,还有这么好的事,以后缺什么东西,我就偷吧。这是你教会他什么是偷的。
小孩儿没有财产归属权的观念,做父母的可以用对话来“点”他。
妈妈问爸爸:“我桌上的钱,是不是你拿的?”
爸爸说:“如果拿了,一定会告诉你,因为我不是那种随便拿人家的钱而不说的人。”其实这些话都是在教小孩儿。
妈妈说:“对啊,如果你不讲就拿了,人家还以为你是偷,事实上你没有偷的意思。”
这时候小孩儿就会跟妈妈说:“我真的不是偷,我只是不知道那个钱不能拿,所以我就拿了。”
妈妈说:“没有关系,没有人说你偷,我们家从来没有人偷东西,不过以后你要注意,免得外面的人以为你有不好的习惯。”
这样他很快就改过来了。
如果你一口咬定小孩儿偷东西,他就真会偷给你看——反正你们说我偷嘛,我不但偷家里的,还偷外面的。
把小孩儿逼到墙角里面去,一点儿好处也没有。
你去点他,他才会反思自己,以后慢慢就知道了,财产是有归属的,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更不能随便挪用公家的东西,这样一生都会很安全。
4
孩子挑食不吃饭怎么办?
现在很多小孩子都有挑食的坏习惯,家长们不仅百般满足,还时常追着孩子喂饭。
其实,你越追,他跑得越快,因为正是你的行为引起他兴趣的。他以前还不知道一跑妈妈就跟着来了,现在知道了,自然会跑得更起劲。
我们小时候,根本没有挑食的机会,也没有资格,反正就只有这些东西,你要吃就吃,不吃就要挨饿,所以从小就养成从不挑食的习惯,给我什么我就吃什么。一直到现在,我都不会说“这个我不喜欢吃”。
要让小孩儿吃饭,方法很简单,就是以后每次吃饭都摇铃。摇完铃,大家就赶紧来吃饭,他不来,大家就把饭都吃了。他没得吃,那就饿着,等下一顿饭,才能吃。
只要一次,你看他来不来。他耳朵会变得很灵光,听到铃声马上就会来,而且动作非常敏捷。
我们要给孩子传输的观念就是规则意识,不能任性而为。
其实,小孩子会怎么样,都是大人引导的结果。过分宠孩子有害无利。
5
什么情况下才能打孩子?
对于孩子,没有人会赞成打骂教育,但是完全不打,恐怕也不现实。
其实,主要的问题不在于孩子到底能不能打,而是怎么打才有效。
我们的建议是警告孩子五次,才可以考虑打的问题。
这样做的目的要让子女知道,爸爸妈妈不会平白无故打你,更不会因为自己的不高兴就打你,一定是你犯了很严重的错误,而且是屡教不改才会这样做。
我们举个例子。
一个孩子,第一次不小心打破了一个汤匙。父母说:“汤匙破了就破了,你的错不是打破汤匙,而是做事不小心,以后要注意。”
第二次又打破了。父母就要警告他:“这是第二次了,怎么还是这么不小心,非要打你才能记住吗?”孩子说:“不需要,我能记住的。”
第三次又来了。父母告诉他:“再有下次就真的要打了,因为不打你记不得。”你要让孩子明白不是故意要打他,而是打他是帮他记得不可以再做错事。
到了第四次,父母就要问问他:“这是第几次了?”孩子说:“是第四次了。”父母再问他:“按照我们说好的要怎么样?”孩子说:“要打了。”
孩子准备好要挨打了,父母最后才说:“我打你干什么?你记住就好了,我也不是喜欢打你,这次我不打你。”
真到了第五次,父母没什么好说的了,五次都改不了,就要问:“你要我打你哪儿你说,你说打手心就打手心,你说打屁股就打屁股。”孩子想想还是打手心好了。父母再问他:“用什么打,你选一个?”
打完了,最后还要问问他:“你真的知道了?”孩子会说知道了,而且印象深刻。
真的要打孩子,要有这样的一个过程。
很多时候,父母打了孩子,自己却不知道为什么打他,孩子挨了打也搞不清到底是因为什么,这样完全没有意义。
教育孩子,不单单有爱的心意就行了,还要有爱的能力。
孩子犯了错误,不能随心所欲,劈头盖脸直来直去地说教。而是要从孩子的视角出发。
先看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再找到孩子能接受,又能反省深刻的“迂回之术”,才能一步步收到良好的效果,引导孩子走向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