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章
—————————原文版—————————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凡是以道治理国家的国君,都是不用兵强行争天下的。用兵争天下不是什么好事情会遭到报应的。(做人做事都要以德服人,这样才能受人欢迎尊敬。)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用兵打仗凡事兵队在的地方,荆棘随之张满一片废墟。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打完仗后的地方,必定是个凶灾年田园荒芜。
“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善于用兵的人,只是求用兵达到目达到目的而不敢用兵来逞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达到目的后绝不能自高自大,达到目的后绝对不能自交自傲,达到目的那是不得已,达到目的绝对不能再逞强好胜。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物壮则老是在讲述物极必反的规律,有了强壮一面就会有衰老的一面,所以争强逞强是不合乎于“道”的,不合于“道”的就会消失。
用道的原则辅助国君的,不促使国家以武力逞强于天下。以武力逞强于天下很容易得到报应:武装力量所驻扎的地方,总是一片荒败;穷兵黩武之后,总是饥荒连绵。有道的人成就功果就适可而止,不敢执取功果而强梁霸道。不把功果作为凭恃,不借功果而张扬夸耀,不恃功果而骄慢待人,只把功果作为情非得已的必需,并不因此而强霸天下。要知道,事物强壮了就难免趋于老化,这是不合于道的,不合于道总是自速其亡。
依照“道”的原则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兵力逞强于天下。穷兵黩武这种事必然会得到报应。军队所到的地方,荆棘横生,大战之后,一定会出现荒年。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也就可以了,并不以兵力强大而逞强好斗。达到目的了却不自我矜持,达到目的了也不去夸耀骄傲,达到目的了也不要自以为是,达到目的却出于不得已,达到目的却不逞强。事物过去强大就会走向衰朽,这就说明它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的,就会很快死亡。
老子厌恶战争,并认为战争属于“不道”的范畴,也就是违反“道”的规则的行为。宇宙自然按照逻辑定律箭头“一”的“道德”规则运行下去,人类也是这个整体箭头的一个部分。然而,人类进程又可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箭头来看待,也就是说,人类整体过程也就是一个箭头而已,且也有其自身相对独立的“道德”。宇宙自然的“道德”的特征是“无思无虑”,无所谓意志。人类的“道德”却相反,是“思虑”的结果。人认识到了宇宙的逻辑规律,便可以进一步对这个规律加以利用,使自身的整体箭头的内涵得到不断丰富。也就是说,人类的整体“道德”是保持自身整体箭头的良性发展趋势,并尽可能地使箭头的时间内涵得到增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人类的“道德”应该做到使当前的人处于恰到好处的生存状态,同时也使今后的人可以处于恰到好处的生存状态,让良好的生存条件延续下去。而战争恰恰破坏了当前人们的良性生态,且由于物质的滥用和环境的破坏还使后人没有良性生态,甚至有可能造成人类整体箭头的终止和毁灭。所以说,战争是不道德的行为。
[长篇大论]
胜亡
一天,魏武侯与李克一起聊天。
魏武侯问道:“吴国那么强大,为什么会这么快就没忘了呢?这其中有什么道理吗?”李克回答说:“吴国灭亡,是因为它每次战争中都取得胜利。”魏武侯听了感到很奇怪,接着问道:“每次战争都取得胜利,这是国家的福气,国家应该更加强大才对啊!可是吴国却偏偏因为这个原因而灭亡了,这是什么道理呢?”李克说:“正是因为每次战争都取得胜利,吴国才会灭亡。因为常常打仗,就会让军队和老百姓疲于奔命,而屡次胜利就会使得君主骄傲自满。骄傲自满的君主,又会常常驱使老百姓去疲于奔命,这样的国家就不灭亡,才使天下少有的现象呢。君主骄傲自满,就会更加恣意妄为,这样,他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掠夺财物,而百姓疲于奔命就会心怀怨恨,心怀怨恨就不能安心生产,这样,难免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谋反。从君主到普通的百姓都走上了极端的道路,吴国灭亡还算是晚的了。这也就是吴王夫差在干隧上吊自杀的原因吧。”魏武侯说:“有道理!屡战屡胜为什么不能导致灭亡呢?”李克说:“老子说:功成名就,就应该全身而退,这才是真正的天道。不懂得急流勇退,自己的生命尚且不能保存,又怎么能够保全自己的国家呢?为国者一定要切记这个道理。”
公棋喻庄公
一日,庄公正在花园里与妃子下棋,听说晏子有事情前来求见,就撇下妃子,又忙着与晏子下起了棋来。
晏子摆开阵势,连连用强,一会儿功夫就吃了庄公的不少棋子,占尽优势,但不知为什么走了几步棋后,棋局却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庄公居然稳扎稳打,转败为胜。
齐庄公疑惑地问晏子:“为什么这局棋你会下得如此差呢?”晏子手指着棋盘说:“下棋是这样,治理国家也是这样,如今各国的状况,对我而言,我已经很难胜任相国的重任了。”庄公一听吃了一惊,忙问晏子为何。
晏子说:“近年来,由于您偏爱勇武有力的大臣,使武夫们滋长了骄傲的情绪,傲视文臣,欺压百姓,闹得京城乌烟瘴气,许多有才干的文臣得不到重用,官气民风越来越差,若这些人不加约束,势必会闹出乱子来。”齐庄公有些自知自明,但身为国君,放不下架子,还是不服气地质问道:“请相国直言,古代有没有哪一个国家不是武力来安邦治国呢?”晏子说:“夏朝末年,有大力士推移、大戏,殷朝末年有勇士弗仲、恶吏,这些人都是神力无边,有万夫不挡之勇,可他们却并没有挽救夏桀、殷纣的灭亡。夏商的覆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光靠武力而不行仁政,是行不通的。”晏子开始下棋时,势如猛虎,顾前不顾后,待到后来想要挽救败局,为时已晚,他故意以此来引出庄公话题,并顺势提出转变以武治国而实施仁政。晏子后面婉转自如的事实论证,又令庄公不得不为之叹服。
庄公仔细体味晏子的肺腑之言,认为他说得对,就恭敬地表示感谢,并同意从今以后省刑轻赋,息武昌文,实施仁政,以固国本,让文臣能够亲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