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2023/5/21 12:07:08 举报

道德经第十四章

  —————————原文版—————————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名道纪。

  【译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用眼睛看不到它这叫做“夷”,用耳朵听不到它的叫做“希”,用手摸不到它的叫做“微”,因为我们用眼睛、耳朵、身体、无法感觉到它,所以因而无法描述它的形象,茫茫然,浑然一体。

  “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它既不是明亮的又不是昏暗的,所以迷茫得难以形容。说其无,万物由它而形成,说其有,又不见其形。

  “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所以只能说它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体的形象,并且把它定义为恍惚。迎着它看不到它的头,跟着它看不到它的尾。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然而如果能够把握住这恒古之道,就可以驾驭现在的一切。就能了解到原始的情况,这既是道德规律。

  看它看不见,就叫"夷";听它听不到,就叫"希";捉它捉不着,就叫"微"。从这三方面不可以加以探究,所以是浑融无名的元始。居于其上的本源已不清楚,由它而下的现实世界是清晰具体的。它本身渺渺茫茫,无以名状,不同于现实的具体存在。这就叫做没有确定形状的形状,不可归结于具体组分的显象,它是不确定性的表征。围绕着它团团转,我们永远也搞不清它的模样。维系于古已有之的道,以驾御现实的具体存在。能懂得返本复初,是维系于道的基本点。

  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描绘了以心法所达到的“无”的境界,指出了“无”的境界是一种没有任何现象的现象。然而,一切却可以从这种“无”开始,且其始点也就是再生的宇宙的始点,也是“道”的始点。宇宙的始点就是这样被找到的,因为这个再生的宇宙作为一个宇宙模型在逻辑上等同于现实宇宙。古人认为这是人在逻辑上所能达到的至极点,因为人的逻辑已与宇宙的逻辑本质完全一致了。这也被古人称之为“天人合一”的现象。这个始点在数的方面被表述为“一”,此后每增加一个点就加“1”,如此,一个关于数的宇宙模型就因此可以建立起来了。

  不断往过去追溯的问题被人们总结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中国民间中把这种问题称之为“盘古”。“盘”为“盘问、盘诘”之意,在现今仍然是广泛使用的词义。有“盘古开天地”之说,指的是“盘古可以开天地”而不是“盘古”这个“神”开了天地,把“盘古”当作“神”是建立在误解上的神话。所谓“开天地”,指的是人使用“心法”(逻辑思维)从宇宙的第一个点开始再造宇宙,实际上就是在逻辑上建立起一个宇宙模型。

  [长篇大论]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在这里让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曾经跟我说过的一个理解含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句话的含义也表示了做人,比如说你看到了你不想看到得一个画面,比如说别人正在做着对不起你的事情,不管是看到也好听到也罢,这些事情已经发生了,所以没必要在追究,追究可能使你更烦恼。人都想快快乐乐的,没必要自寻烦恼,把这些事情想成跟你无关即可,这样才能求得内心的清净和自在。

  有的人可能认为怎么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真正能做到做的好的人又有几个那?比如说佛陀释迦摩尼故事,里面不就是告诉大家不能起憎恨心嘛~不要去恨别人,要懂得放下,同事如果您相信因果的话可以想成上辈子你也这样,对过他,这样就舒畅多了,人难过不开心都有自己的心定力不够。如果你的定力够别人在怎么说怎么骂说你的不好做一些不好的事情,你都不会迁怒也不会伤心难过,什么时候都是心态作怪,如果一件坏的事情你要是给想成好的那他就是好的,如果好的事情你给想成坏的那他就是坏的。所以有的时候凡是都有双面,不要只看一面,人活着不要为了一些事情而放不下,有些人失恋了非常伤心有的还殉情自杀,何必那?人能来到这个世上非常不容易,大家能相聚也是缘分,在一起都要好好相处,要懂得帮助他人,前面的几章也讲过,当你真心为别人的时候,那么别人自然也不会亏待你。我曾经记得我想要朋友的一个工具,但是我怎么要也要不来,但是后来我懂得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我就在他困难的时候迷惑不解的时候我帮助了他,他也懂得跟我分享我不懂得他懂他在帮助我,他不懂得我懂我在帮助他,他有一个好的思路我有一个好的思路互相交换一下就是两个思路,而且可以生出来更多的思路。今天先说到这里,《道德经》国学经典道要用心去领悟真正懂得道的人是讲不出来的。

【返回道德经目录】

评论

付费解锁

举报

此处为举报通道,请填写举报内容

发送私信

提醒消息

发布成功

3秒后,返回页面